【特约记者王子游报道】近日,定居温哥华的胡昌民先生受其母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邀请,于12月11日下午出席“胡昌民《玉桥》新书推介与跨文化交流分享会”。

胡昌民是加拿大籍华人玉雕艺术家,也是中国早期著名的牙雕艺术家。他是加拿大玉石研究院院长,上海工艺美院1973级校友,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近日,他在香港获得了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时代艺术家功勋奖。

会议地点: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嘉定校区东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 唐廷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

周祥康 (特约)独立批评人 非遗学术专员 研究馆员

主要议程包括:

一,领导致辞

许涛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二,胡昌民作新书《玉桥》发布与推介,并向校图书馆代表赠书

上海图书馆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代表答谢著者感言

三,胡昌民做主旨发言:“我在海外的艺术践行和寄语”(附后)

许思豪(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创会会长 原上海工艺美术公司总经理 序言作者)发言,题目是:工艺美术品的再出口

钱振峰(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 原上海玉石雕刻厂副厂长)发言,题目是: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

赵丕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项目上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 教授)发言

四,圆桌对话

核心话题

(1)胡昌民先生的艺术实践及其文化态度

(2)文明互鉴、跨文化交流的内容供给与场域构建

(3)中国工艺美术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4)工艺文化的基因特质、世界语境与实践共同体

(5)面向未来的海派玉雕:固本与赋新

(6)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五,权威点评总结

出席领导和拟邀嘉宾

许 涛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宋 磊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李 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美院工艺美术研究中心、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 相关部门、机构负责人

宋哲敏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周 卿 上海图书馆国际交流处

沈国臣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原副理事长

陈 平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

吴鹏宏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高春明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周 南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

郭清海 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会长

耿鸿民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

大师、校友代表

刘忠荣 袁新根 梁端玉 周伯钧 黄罕勇 翟念卫 陆君玖 陆永福 盛可祥 钟亚民

附:我在海外的艺术践行和寄语

胡昌民

      我要诚挚感谢母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办、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笔墨功房协办的《玉桥--融东西方文化 琢加拿大碧玉》修订版新书发布暨中国玉雕艺术走向国际研讨会。中外民间玉文化交流,展现了由玉雕作为媒介架起的东西方玉文化对接桥梁,真值得可喜可贺!               

一.海派玉雕走进北美多元文化社会

1. B.C.玉石节和《玉桥》英文版新书发布

        2023年5月10日,太平洋西海岸美丽的加拿大温哥华岛,风和日丽、樱花盛开,古典庄重的维多利亚式哥伦比亚省议会大厦荣誉厅,五彩斑斓的欧洲古色花窗下正陈列着一件件加碧玉雕,这是出自本省北部被誉为“天堂玉石”,表现北美人喜闻乐见的野生动物玉雕形态,隆重正式地展示在象征主流社会政治文化的殿堂。人们揣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野生动物返朴归真原生态的特别偏爱,兴致勃勃地观摩这些我创作的富有加拿大特色玉雕作品。

      那天,正逢加拿大B.C.玉石节十周年庆典暨《玉桥--融东西方文化 琢加拿大碧玉》英文版新书首发会,在喜庆玉石节之际推出《玉桥》这本书,这是很高规格的新书发布仪式。会议间省议会和省政府代表周炯华、屈洁冰议员分别代表B.C.省长、联合党党领转交了热情洋溢的祝贺信,本人作为加拿大玉石研究院代表在会上赠送《玉桥》修订本英文版新书给省议会图书馆,之后又有数十本新书分别赠送省议长、省长和相关各厅长等官员,以书本形式与省政府成员就本省有关的玉石产业和玉石文化议题,交流信息,展开对话。

       同年5月27日,春光明媚、海风习习,座落在温哥华市美丽海滨有近百年历史的Kitsilano游艇俱乐部,正举行另一场别开生面的B.C.玉石节十周年庆典暨《玉桥》修订本中英文版新书发布会。会议吸引了本省政界、法学界、玉石界,文化艺术界、华侨界、媒体界、建筑界,商业金融界等社会精英人士约八十人参会。各位来宾喜气洋洋欢聚一堂,观摩我创作的富于本地特色玉雕作品、阅览刚发布的《玉桥》英文版新书,融洽的各族裔交流,浓浓的加国情怀,以大自然玉石感召而相聚,令彼此尽情享受不同文化交融的氛围和欢乐。会议期間,各位来宾分别聆听了BC省长David Eby、省自由党领Kevin Falcon特别转发的贺词和十位各界代表发言。

      在玉石节期间,我通过联邦国会议员赠送一批《玉桥》修订本英文版新书分别转交给联邦政府总理及相关机构和官员。作为本专著作者我经过三十多年对加国玉石创意产业的学习研究,很愿意通过这本书,为加拿大总理和联邦政府工业、文化等相关部门决策官员,更多了解本国玉石创意产业和玉雕艺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比较专业的资讯和建言。不久,总理办公室高级顾问代表总理特鲁多回信表示:非常感谢与总理分享我的工作,请放心,我们非常感谢您深思熟虑的意见,并且已经仔细审核了您的评论。有关信件副本和专著正转发给相关部长,供他们参考和考虑后续发展。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善本和特藏图书部门,对于本人捐赠的英文版《玉桥》表示:您的支持有助于我们维护在UBC大学及其他领域所提供的专业资讯,多亏您,UBC教师和学生以及广大公众将拥有为子孙后代造访这本精美而全面的参考书,您表现出的慷慨支持直接促进我们发展机构为持续学术和研究提供卓越的资源,协助我们共同追求并影响未来。

     《玉桥--融东西方文化 琢加拿大碧玉》修订版新书是我经三十多年(1988-2023)在加拿大潜心学习研究北美玉雕艺术,积累了丰富创作经验后由实践上升至理论的梳理总结。这部全面解读加拿大玉石和玉雕艺术的专业著作,融东西方文化视角、加拿大玉雕本土特色、东西方艺术审美取向,从玉雕创作的内容形式、处理技巧、制作工艺等多个方面,对加拿大玉雕艺术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探讨,是一部既有知识普及作用,又有创作指导意义的读本,为读者了解当代北美玉雕艺术动态和水准提供了很好的观察视角。

       我写作这本专著的初心和愿望,是希望书中内容为加中两国读者更多的了解加拿大玉石和北美玉雕相关信息,希望加拿大政府和全社会着眼于当代玉文化进步和它的未来,支持本国特色玉雕艺术的传承延续,把这一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工程纳入本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之中,带动这一领域新人辈出,这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本国丰富玉石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共同推动玉雕艺术和玉石创意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玉桥》修订本英文版是由中文版近20万字巨著的翻译版本,这是以英文同加拿大主流社会直接互动的文化交流,也是加拿大有史以来第一部由华人全面解读本国玉石和玉雕艺术的中英文双语版专业著作。尤其英文版出版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加拿大华人能够融入主流社会并做出积极贡献的一个有力见证。

      由于这本书的内容与加拿大玉石产业和加中两个玉石文化大国之间密切交往有关,所以新书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可以相信,这本书对于弘扬东西方玉文化,特别是助力玉雕艺术传承将发挥积极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今天我很高兴《玉桥》修订本中文版,在母校支持下正式推出,在中加两端架起了东西方玉文化交流的玉桥,我们会很珍惜这玉桥的纽带作用,把国际玉文化交流的步伐走得更稳扎,更长远,更顺畅!

2.我在中加兩国的学艺心路历程

      似乎有一种奇妙的磁性吸引我大半辈人生,五十多年(1973-2023)在中加两国之间,我一直以雕刻为伴,不离不弃,虽苦犹乐,初心不移,好像我的宿命就是为雕刻而生。

       我是加籍华人,1956年生于上海。1976年从母校上海市工艺美校牙雕专业毕业后,进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作,任牙雕车间技术主任。 1988年赴加拿大UBC留学,之后在海外长期从事玉牙雕事业,融东西方文化,琢加拿大碧玉。

       在学艺道路上我是一个幸运儿。童年时有一本小人书进入我的眼帘,令我着迷,启蒙我走进学雕刻大门。我喜欢雕刻时那种“宁靜取乐”状态,也朦胧地幻想着将来以雕刻为伴,通过我的雕刻作品把艺术回馈社会,造福人类。

       值得庆幸的是,在我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那段日子里,受到了老师慈母般的教导培养,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启发,更受到了社会生活的锻炼薰陶。前后五年的学艺生活,使我在造型艺术上获得了专业进修,打下了坚实基础,各方面逐渐成熟起来。

       毕业后1977年春天,我很荣幸地被轻工部选送去北京一家专业单位学习中国传统象牙仙女雕刻,师从中国最顶级的牙雕特级大师杨士惠和丁玉亭。我学习的最大收获主要有三点:第一,高水准操刀技巧。第二,京派牙雕仙女:造型豪放大气,刀法刚柔有致,气韵贯通流畅的造型方法。第三,老师对发展民族牙雕“坚守和创新”的深刻思考,对提升民族牙雕文化层次的热情追求。老师诚挚指导和殷切期望更坚定了我毕生投入雕刻事业的志向和自信,这对我后来的艺术成长影响深远。

       回到上海后,我潜心从事牙雕仙女创作,不少作品被选入一些国际性艺术展会。七十年代末正逢中国经济建设转型,那年我23岁担任了牙雕生产部门技术主任,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首批提干的科班出生年轻技术干部。我有幸参与指导和见证了那段上海牙雕发展鼎盛时期的人和事。

        1988年春天,我来到加拿大UBC大学念书,本想出国留学后继续从事象牙雕刻,因为,我毕竟在中国先后接受五年专业学习进修并且做了15年牙雕,留洋学习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准,将来报效祖国工艺美术事业。

       但天有不测风云,1989年全世界禁止象牙产业,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我顿时失去了方向。后来,B.C.省雕塑家学会主席和一位雕塑系主任对我说,学习雕塑课程仅仅是训练我更全面的造型能力,问题是当学习了基础造型能力后,重点是如何选择适合我在本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或产业。加拿大有取之不尽的玉石,玉雕在北美洲有着宽广的发展前景,它同样可以表达不同的创意和理念,施展艺术抱负。于是我的艺术人生就此阴差阳错,改入玉石雕刻这一全新领域。

      为了深入学习研究西方玉雕艺术,我选择了一条面壁十年,修炼十年,“十年磨一剑”的炼狱之路。我先后进入两家西人雕刻公司,从切料、雕刻、打磨、组装等基础工作做起,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地探索西方雕艺真谛。那时,我感觉很兴奋、很奇妙,因为我正隐姓埋名潜入西方雕艺殿堂,亲眼目睹众位金发碧眼同行毫无保留地向我展示各自的绝活秘技。

      我这一呆就是十三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我有机会从东西方艺术不同造型方法技巧的比较中寻求互补,重点对雕功和造型方法反复演练。当高手和高手在一起切磋交流,灵感火花相互碰撞,使得很多富有创意的艺术形态脱颖而出,意想不到的精品在我手中频频问世,梦寐以求的境界追求成真。

    十多年修炼后,为了圆我多年来一个艺术家的“梦”,我渴望能有自己的艺术天地,可以尽情地发挥自我创造力。于是2000年春天,我提出辞呈,迈开大步踏上了一条全新的创业开拓之路。那时,我深有感触地对家人和朋友说:我来到加拿大这个自由国家十多年,今天我才真正脚踏实地走上了自由艺术家的路!我独自兀立在北美辽阔的雕艺旷野中竖起大旗,另辟蹊径的目的是要实现我心中的一个理想,要在加拿大开拓融东西方长技为一体的雕刻艺术新形式,打造我独特风格的包含东西方造型元素的野生动物玉雕品牌。

      艺术探索是一条充满挑战性和不平坦的路,需要付出艰辛劳动并为之献身艺术的精神。我来加拿大后,在与数位第一流高水准玉雕名家交流切磋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本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画廊等社会资源,直接与多方面人士就自然野生动物相关议题展开真情对话。所有这些北美实地体验生活充实了我的加拿大经验,让我更深入、更真实地了解和感受了当代北美艺术潮流,人们普遍的审美取向。于是我把注意力集中对玉牙雕野生动物专题的相关学习、消化、分析、比较、取舍,乃至创新上。在玉牙雕这两项高难度、高层次的尖端专案上,瞄准国际领先水准,双管齐下,左右开弓,奋起直追。

      我的艺术认知是随着北美生活视野扩大而逐渐成熟的。当我置身加拿大自然环境,那种雄山大水,大刀阔斧般景观,人们热爱自然,敬畏野生动物生命,特别是主流文化中崇尚阳刚气息,这些都令我非常震撼,心胸豁然开朗,北美真实生活让我找到了接踵而来的灵感,使我久索心头的感悟产生裂变,发酵己久的创作构想终于找到了一种强烈冲动的表现欲望。

      作为中国移民雕刻家我揣着入乡随俗情怀,走进北美多元文化社会,长期在海外致力于跨文化探索,运用加国玉石尽量展现那种雄浑大气,符合北美人品味的野生动物形象。正是由于融东西方文化的玉雕创作具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这些都无形中成为我不厌其烦地反复投入创作的内在动力和底气,促使我在每次创作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螺旋式提升。

      多年来,我在雕刻创作同时研究并先后写作了中国和加拿大两项尖端的玉牙雕刻专著。《跨文化的探索—北美玉牙雕刻》2013年由加拿大出版总局出版;《上海象牙雕刻》201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这本书填补了上海地方牙雕二百多年行业历史空白;《玉桥》2020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首版,此书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本由华人研究解读加拿大玉雕的专著。《玉桥》修订本英文版2023年由北美科发出版集团出版,这是以英文向加拿大主流社会推介解读北美玉雕艺术的专著。

       我在加中两国玉牙雕领域还担当了一些社会公益性的玉文化推动工作。为加中两地培养玉雕接班人,编写教材授課讲学。为保护中国非遗文化,撰写《上海象牙雕刻》地方行业史。为呼吁“既支持保护濒危野生大象也保护面临失传千年牙雕” 的双保护提议,我写文章上电台为行业代言发声奔走呼号。为推动加拿大玉石产业发展,我担任加拿大玉石研究院院长并带领我们团队,组织玉石研讨会、玉雕展会、行业调查、政策对话,特别是联合当地相关单位与B.C.省政府合作,先后十年共同举办十届B.C玉石节。我希望通过自己努力,为东西方玉文化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3.融东西方文化 琢加拿大碧玉

       加拿大和中国远隔汪洋大海,本属东西方两个不同地理板块的国家,文化背景也截然不同。但因加拿大碧玉和中国玉文化奇缘相遇,由此跨越地域时空局限,使得两国犹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回望历史,大约在1885年,最早来到加拿大淘金和修建铁路的华工,在B.C.省北部工作时,惊喜地发现了加拿大碧玉并将玉材带回中国加工成器。由玉石作为媒介的中加玉石经贸、玉文化交流渊源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一直延续至今并面向未来。

       加拿大玉石相当符合东西方人对玉的审美标准。人们善于开发利用这一自然宝石经济价值的同时,从美学角度充分挖掘其中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加碧成为弘扬玉文化不可或缺的资源。加碧玉石从自然玉材到玉雕的转变,体现了人类利用开发自然资源为文化艺术服务的特征,成为了国际交往纽带,催生了东西方相互交融的跨界玉文化,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特殊作用。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加拿大丰富的玉石自然孕育了本土玉文化,本国玉雕艺术家了解和把握北美多元文化特点和审美习惯,因地制宜地运用本地玉石,寻找符合主流文化相吻合的表现方式,用玉雕语言赞美大自然,表现文化内容,使玉雕成为由自然到文化转变的绝配。一个世纪以来,加拿大玉文化正健康成长,以野生动物玉雕为代表的地方玉雕,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基本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本土玉雕艺术,它正循着传承开拓的方向探索前行,方兴未艾。很幸运的是我作为来自东方的琢玉人见证和参与了加拿大玉文化建設。

       加拿大野生动物雕刻的形成环境和民间基础比较特殊,由于这一移民国家的各民族从全球各地来到本国后,从世界各地带进了殴洲石文化、非洲木文化、亚洲玉文化,经过相互交流贯通和借鉴,融入多元文化元素,赋予新的创意后而逐步成形地方特色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艺术的相互交往和碰撞,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交汇过程中不断深度融合,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其中,加拿大玉雕无论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还是审美趣味上追求符合当今时代、符合东西方各族群的审美需求。由此在北美文化土壤中生根、散枝、派叶、开花、结果,逐步趋于成熟,并且以它生活化、大众化、本土化的特征与民间生活更贴近,与社会时尚更密切,所以这种艺术扎根民间,流行现代,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和自强不息生命力。

       加拿大宽广辽阔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主流文化中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倾向,人们揣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于野生动物返朴归真原生态有着特别偏爱,西方人会把喜爱野生动物艺术看作是他们自然观的其中一部分,人们甚至将野生动物一些精神和行为视作勇敢力量的象征、自由放飞的向往、爱心温情的寄托。北美自由宽松的社会生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为艺术发展营造了多元文化广为接受的人文氛围,也为野生动物玉雕创作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施展空间。

       我作为海派雕刻艺术家移民来到加拿大,当我读懂加拿大多元文化国策,于是凭借东方文化以及海派玉牙雕刻底蕴,注重于把东西方造型元素和不同审美观念结合起来,玉牙雕刻主要表现北美洲野生动物,以理性导向驾驭创作,追求现代视觉审美意境的表达,把中国雕刻核心的线形美感元素融入北美立体块面造型方法之中。表现形式:大气豪放、简洁明了,具团块感、体积感、线形感、雕塑感。雕刻手法:化繁为简、概括洗练、纯粹精到、线面结合、内藏骨子、动势平衡。体现了具象与写实并蓄、清晰主体出现在粗旷背景上、精致与简约同时呈现于雕作的独特个人艺术风格,展现了鲜明的加拿大地方特色。正是由于这种北美本土化玉雕艺术“根向下,花朝上”,所以能够赢得西方主流社会认可和推崇。

      我从长期在海外跨文化探索践行中体会到,海派玉雕走进北美多元文化社会,不仅需要有坚定的东方文化自信,而且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宽广的国际观。艺术家作为反映生活、再现生活、高于生活的使者,我们立点要高,视野要广,不仅仅局限在继承民族传统、推广中华文化这一层面,而且需要因地制宜地以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作底蕴,学习和融合西方艺术优秀元素。由于玉雕艺术有着通俗文化和人类共通语言特质,海派玉雕要走出国门,走进西方社会,我们需要致力于寻求一种在海外多元文化背景下,融东西方文化,中西结合新途径,一种被不同族裔、不同文化、不同审美观念族群都能接受的新颖玉雕形式。

4.首届世界美术金笔奖和(时代艺术家功勋奖)我的获奖感言

        2023年金秋11月11日,刚刚在香港举行的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颁奖盛典,这是全球华人美术界的一次世纪之约,一项公正、公开、公平,令人鼓舞的世界华人艺术的奥斯卡颁奖盛典,中华美术史上的一次群星璀璨,华夏同根的聚会。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华人艺术家们,齐聚国际都市香港,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同行,共同见证华夏文明凝聚的艺术力量。

       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提名是半年多来由亚美欧十一个国家艺术界机构组织和专家学者学术权威人士的顾问团审核通过。来自五大洲,分别在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美术、建筑艺术、装置艺术、装饰艺术及美术教育等国际大美术领域做出了成就和贡献的老中青三代杰出艺术家获奖。分别奖项有:功勋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时代艺术家功勋奖、艺术学术创新奖、当代艺术开拓奖。

       美术金笔奖是一个致力于推广、挖掘和表彰全球华人艺术家杰出成就和文化贡献的国际性大美术奖项。其宗旨是超越界限,弘扬大美术精神,传承华夏文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精神世界,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升华。

       国际美术金笔奖希望为全球的文化事业和艺术创作注入更多的动力和创新思想。不断鼓励艺术家们见证历史,有时代担当。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融入人类的和平、融入大爱和真善美。为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互鉴,为世界艺术的融合、进步与发展奉献优秀的成果,为推动华夏美术事业走向新的辉煌贡献力量。

       这次我非常荣幸获得首届世界美术金笔奖(时代艺术家功勋奖),为工艺美术在全球华人艺术殿堂赢得一席之地。当我从隆隆作响的玉雕工作室 ,走上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领奖台,在我艺术旅程的这一特別时刻,我内心很激动,很感恩,更深刻地領悟到我艺术使命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海外玉雕艺术家,从早年在上海的艺术启蒙到长期在北美从事玉石雕刻创作,我一直把弘扬传播中华民族玉文化为巳任,追求中外玉雕艺术融合发展新境界,我记不清在无数次的实践和摸索中,在东西方跨文化探索征途中翻山越嶺,迎接挑战。此刻,当我站在世界大美术領奖台,捧着这沉甸甸的时代艺术家功勋奖牌,顿時感觉我的小我正融入了大我的境界之中,这其中包涵着时代担当和历史責任的大格局。            

      我有幸获此殊荣,是大奖组委会和评委会、是全球华人社会对我以往艺术努力的肯定,也是鼓励和鞭策我继续奋斗的动力。我凭心而论,这是中加玉文化成就了我!这份荣耀应该归属于中国优秀文化的薰陶培养、归属于母校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引领我走进雕刻行业、归属于深深影响我的海派雕刻文化。归属于包容和再造我的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

      艺海无边涯,学业无止境。艺术道路是探索的路,崎岖而无穷尽的征途。此次获奖是对我雕刻生涯的充分肯定,它必将鼓励鞭策我在今后的艺术事业中更加努力进取,再创新的业绩。我不敢辜負时代赋于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我愿在中外工艺美术领域全心全意地发扬当代东西方文明“互鉴、融合、发展”的大美术精神,团结更多的艺术家,共同履行促进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  

二.中国工艺美术的国际化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元素  东西方文化互鉴  追求时代创新进步

       中国工艺美术与国际接轨,是当代中国经济文化面向世界的历史使命。回望中国历史,我们民族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把中国文化包括工艺美术,通过经贸文化方式与国际通商交流。时至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用枪炮霸道抢掠,中华民族工艺美术以悲情方式进入世界视野。新中国建国后,尤其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正式起飞,中国工艺美术正担当着出口创汇使命,比较多的体现了商品特点进入国际经贸市场。近四十多年来中国深度改革开放大环境,带动民族工艺美术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其中最大时代特征体现在,把民族工艺美术当作中国优秀非遗文化传承沿革,深耕开拓。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专业组织推动,中国工艺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多元化的工艺美术,从各品类作品、代表性技艺人才、地方品牌特色都完善发展,取得历史性长足进步。

       我作为早年走出国门的海派工艺美术学子,历经三十多年在北美艺术践行,一方面对本民族工艺美术大踏步进步感到自豪和欣慰,同时也有一些亲自的感受和建言想与大家分享。中国工艺美术国际化是一个大命题,需要工艺美术学者、从业人士相互交流,用心探索,积极进取,共同寻找到恰当契合点才能有所作为。

1.传承民族工艺美术优秀元素

      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我们对自己文化元素的充分理解。中国工艺美术多元化,而且都个性化发展。比如对海派玉雕而言,我们的专业学者、雕刻大师,既要有宏观视野,也要有微观细察,要对民族五千年雕刻文化的理解,对工艺美术特定品类总体特征的理解,对不同历史时期沿革发展脉络的理解,对地方品牌特点的理解,对各代表性名家技艺特点的理解。我们需要分析研究形成这些创作方法和特别技巧的基本元素,从中寻找创新突破切入口,找到改进空间和潜力。

     我们的专业学院、学会、研究所应该提倡“学者型雕刻家”、“有思想的雕刻大师和技艺人员”。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发现不足,才有文化自信,从而精益求精,寻找突破,勇于创新,这是当代有志进取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必须认真做的。

2.善于吸收西方造型艺术优秀元素

       我们工艺美术工作者需要有国际视野,其中包括需要学习当代西方工艺美术长处,从咨询网络,从书本展览,仔细学习阅览西方近代工艺美术造型方法、技艺手法等基本元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东西方艺术互鉴融合的交汇点,才能强强结合,创造出符合国际多元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我在海外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在跨文化探索中翻山越岭,经历数不清的挑战难题,苦苦寻求突破。在创作中追求“高远、内涵、深沉”的创作主题内容,追求表现形式和艺术形象让人赏心悦目,表现对象富于精神内涵,作品营造特别意境,让人产生心灵沟通,过目回味无穷。

       中外工艺美术创作都有共同课题,我们玉雕创作需要摒弃“快餐文化”,那种追求取巧,急功近利,卡通式概念化的玉雕创作,实在是不足取的。当代上好的工艺美术品创作,需要从内容到形式追求永恒价值,作品要经久耐看,富于回味,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要有时代新气息,新内涵,新形式。作品要能感染更多人、当代人、不同族裔人、不同文化人、不同审美观念人、甚至将来人。                                                                                            

3.互鉴融合 勇于创新

       我们的工艺美术学者和工作者要善于对东西工艺美术表现方式的互鉴融合。东西方艺术表现手法中,比如,东方以线形元素为主刻划形态,西方造型方法以块面、团块、写实、雕塑感方法表现形象。也比如,东方以虚实处理、写意夸张、散点透视手法表现远近关系,产生咫尺之间,千里之遥意境。而西方表现手法则采用交点透视方法、结构比例、精准刻画来展现物象关系。又比如,中国佛教、道教表现方法中以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景物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意境,与西方宗教艺术中从人物形态和神态中展現出超凡脱俗境界,东西方两者之间,虽然审美观念有别,时空地域不同,但都有不谋而合的相同之处,有可以沟通揉合的交汇点。

       意识形态来源于艺术家对事物主观和客观的充分理解,只有对东西方艺术表现内容的充分认识理解,对各自表现手法最好一面的深度认知,善于把两者之间优秀元素经过互鉴与融合,才能找到相互结合有效方法,创造出符合世界多元文化广为接受的工艺美术新颖形式。

       我们海内外的工艺美术学者和工作者,要齐心协力地承担时代责任,要充滿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自信,豪迈地把本民族当代工艺美术这一通俗易懂,品味高端的优秀文化载体,通过中华文化丝绸之路,闪亮展示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树立一个新時代崭新的中华民族形象,共同履行促进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      

                          

写于加拿大温哥华    Sep.20th, 2023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